房貸已還清,銀行且不給"清償證明",為什麼?

                                       2018-05-09

 

以往消費者在申請信用卡時,那些密密麻麻的內容根本都不會個仔細去詳閱,承辦員叫您簽名就簽,等到發生糾紛時,持卡人都是理虧無言。

 

蕭先生為什麼房貸已繳清,銀行且不給清償證明,這其中可能涉及最高限額抵押權的問題,銀行把房貸跟卡債、信貸綁在一起,你沒有全部清償所有借貸,銀行就不會給清償證明

 

不過2015812日起,金管會函釋,消費者只要還清該筆貸款,銀行都必須開立證明,一碼歸一碼,不可將其他債務綁在一起,否則可處最高2,000萬元罰鍰。


文章標籤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卡債運動與貧困現象之觀察

 

                  吳宗昇:貧窮無法消滅只能緩解

 

2018-04-10      單位: 社會科學學院 | 社會科學學院  

 

擷取0520

 


【社會科學學院訊】政大社工所410日主辦「反貧窮實務工作與政策倡議」系列講座,特邀輔仁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暨卡債受害人自救會吳宗昇顧問,介紹台灣卡債運動與貧困現象的觀察。
 
2005-2006年因為卡債而自殺的社會新聞頻傳,造成卡債風暴,輿論排山倒海、同聲譴責銀行與主管機關,主要是因為卡債而產生的債務協商機制。吳副教授提供3個實際接觸案例,分別為沙鹿婦人的500元文具交通費的更生調節駁回、很帥的土司男教徒、欠債20萬的卡債族備拍賣家具。從這三個案例可見現行卡債貧困現象與形成原因。許多卡債受害人都是以債養債,累積債務,導致惡性循環,最後走上絕路。究竟體制與形成背景為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文章標籤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玉琴立委關心卡債族遭"法扣"生活陷入困境

                               

                             推動強制執行法第122增列修正條文審查通過

                                                                                                             

                                                                                                                       2018-05-16

 

 

強制執行法提案說明


強制執行法開宗明義提到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以適當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要限度。


雖然法律扶助基金會可以義務協助債務人進行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的協商、調解、更生、清算程序,但對於絕大部缺乏法律見解的債務人來說,時常不清楚如何及早開始面對自己的債務,也對於債務清理的法定程序一知半解,也因此時常陷入避債、躲債或接受民間債務清理公司協助重整債務的惡性循環。


文章標籤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利用協商或解調來解決債務,

 

     《法院前置調解》是很好的選擇! 2018 05 09

 

債務人利用消債條例解決債務有4種方式

1. 銀行前置協商2. 法院前置調解3. 更生4. 清算。【您的債務有銀行也

有資產公司或保證及民間借貸,請選擇"法院前置調解"】

邱女士的債務大約200萬,因考慮到業務的關係,需要經常出國採購,

若是聲請更生或清算,生活上可能受到限制,經與律師討論後,選擇

法院前置調解 經法院調解成立,每月償還7000元分180期。

提醒債務人,選擇15(180) 要慎重考慮年齡,身體狀況........

 


文章標籤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債條例修正草案立法院初審通過     

                               2018-05-07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中華民國41年9月起編號)中華民國107年5月9日印發

院總第980

委員

提案第

22069

 

 

案由:本院委員吳玉琴、邱泰源等17人,為降低債務人聲請更生門檻並提高清算免責通過比率,增加債務人還款重生之機會,爰擬具「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是否有當?敬請公決。

提案人:吳玉琴  邱泰源

連署人:吳思瑤  趙天麟  李麗芬  黃秀芳  李俊俋  高志鵬  鄭運鵬  管碧玲  吳焜裕  周春米  段宜康  郭正亮  張廖萬堅 施義芳  黃國書

      

文章標籤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宗昇/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卡債受害人自救會顧問

還債

今天要來還稿債,因為害怕承諾沒有完成,虧欠對方,因此必須盡力還債。在社會學界中,如果一直逃債,其實也不會有什麼懲罰機制。但我們常內化這種罪惡感,躲在研究室,總覺得不好意思(巷仔口小編真的沒有討債)。

在進入「欠債文」之前,先釐清幾個類似詞彙,分別是貨幣(money)、資本(capital)、債務(debt)。簡單講,貨幣就是生活中交換的金錢,像是鈔票、銅板這類的東西;資本,就是可以「繁殖錢的錢」,像是工廠的投資、對自己教育的投資;債務呢,是一種虧欠的關係,可以主張並要求某種義務、物品或貨幣。比如說,欠同學50元、跟銀行借5萬元,就是金錢的債。或者常常聽到有人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就是指某種社會關係的債。

這裡先不去戰精準的定義,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況且在巷仔口社會學也不適合打打殺殺。也先聲明,以下要置入行銷,以兩本新書《債的歷史》《金融經濟、主體性、與新秩序的浮現》作為切入點,摘錄部分導言還有台灣卡債的情況。請不用擔心,小弟完全沒有抽佣,書賣得好不好跟我無關。

債的道德矛盾

格雷伯(David Graeber)的巨著《債的歷史》挑戰很多債務的義務關係,比如說「欠債的人一定要還錢」,這個主張是不是對的呢?

對格雷伯來說,這不僅是經濟關係的聲明,更是道德的聲明。但他認為這是雙重的道德混淆。比如說,第一,借錢的人要還錢,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德問題;第二,習慣借錢給人的高利貸債主是邪惡的。這兩項宣稱其實非常矛盾,一方面我們罵債務人,卻也討厭不合理的借貸關係。這說明「合理範圍和應得利息」的界線並不容易釐清,高利貸者往往利用第一項原則,將「債務轉換為義務」。如此一來,就可以合情合理地討債了。

2018050801.jpg合理範圍和應得利息的界線其實並不容易釐清。圖片來源:https://bit.ly/2FWaA3U。

社會債務

債務只有錢嗎?

文章標籤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